芦台大集距今已有约350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农历逢三、逢八开集。作为天津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大集,它不仅勾勒出最鲜活的城市烟火,更成为当地人们心中的文化地标。
良好的家训、家范成为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
一块“翼奋鹏程”匾诉说着胡林翼的故事。
春节临近,冬日的暖阳透过云层,洒在崇阳县沙坪镇的屋檐下。一排排的竹竿上,挂满了腊肉、香肠、咸鱼,金黄透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些腊味,不仅仅是节日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它们是时间的沉淀,是家乡的味道,是年味的象征,更是乡愁的载体。制作腊味的过程,是一场与 ...
赶乡村大集,寻传统年味。源于汉、兴于唐,延续至今的济南南部山区仲宫大集热闹非凡,周边一些空地停满了城里来的车辆。在面塑手艺人张祥伟的摊前,随着他的巧手翻飞,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卡通面塑横空出世,引得众多孩子齐声赞叹。他告诉记者:“我是跟长辈学的这门手艺, ...
依靠社交平台上“济南郊区赶集攻略”的指引,济南市民彭娟牵着女儿的小手融入莱芜区寨里大集的人流中。她说:“大集承载着乡愁。想起小时候牵着父母的衣襟赶集,满眼的好奇与期待,这也成为我内心最温暖的乡村记忆。” ...
乡愁深处,戏韵悠扬。“村戏”舞台前的热火朝天,让历经沉浮的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从人们心底里唱出的乡音乡情,正踏着时代的节拍,奏出幸福和美的“好声音”。
粤东地区流传着一句谚语:“福佬好食粥,客家好起屋。”这句谚语道出了客家人对建房的热衷,犹如人们对粥的依恋,难以割舍。在客家人的世界里,建房不仅是居住所需,更是乡土情怀的深深烙印。他们每筑一宅,皆怀终老之心,同时期盼子孙在此世代绵延。
在丽江,有一句纳西族俗语“达瓦纳西努”,意为“一到腊月,纳西人都疯了”。此时,玉龙雪山下的集市上,各种年货摊都张罗了起来。纳西人民会在清晨赶集时买些腊猪头、彩色米片、丽江粑粑,连同几束野山茶花一起装满背篓;也会在每家每户的门口贴上手写的东巴春联,挂上 ...
本报讯(记者方问禹 黄筱)寒冬腊月,归乡的列车穿过千山万水。或是往事,或是山野,或是味道,中国人的乡愁清晰而浓烈。 在绍兴,看见乡愁中国。走进这座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见乡愁原汁原味,更见背后那一份深沉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乡村记忆原汁原味 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安昌古镇依河而建、依桥通连。尽管地处经济发达的“国际纺都”绍兴柯桥,但古镇烟火一如当年。 房檐下悬挂着酱鸭、鱼干、腊肠,忙着舂年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