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立东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标题为《Quadruple-Band Synglisis Enables High Thermoelectric Efficiency in ...
亲社会行为对于许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过往研究表明,人类和啮齿动物都会展现出诸如安慰、帮助、合作和分享食物等多种亲社会行为,以改善自身情绪状态或协助其他个体摆脱困境。然而,虽然共情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但其它因素也可能驱动这些行为。例如,帮助或救 ...
利用蛋白质组学可以为抑郁症的早期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解决传统方法在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局限性。近期,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题为“Plasma proteomics identifies proteins ...
在近期的“2024科技风云榜”年度盛典上,创新工场执行董事任博冰发布了对未来科技领域的重要展望,尤其是关于人工智能(AI)在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他强调,AI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特别是在2026至2027年间,AI与科学的结合将会产生显著的投 ...
2025年刚过去半个多月,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已经连续两度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科学》(Science)上发文。2025年1月9日,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张艳锋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Wafer-scale monolayer ...
AI for Science是指人工智能(AI)赋能科学研究,目的是依托AI技术的进步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科学发展。AI对人类认知行为的技术性替代不断加强,从肢体感官上升到大脑,进而渗透到人类认知行为的不同环节。换言之,在认知和决策方面,人类把一部分功能或是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了AI系统。
从环境或人体中收集能量用于自供电传感器、储能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备受关注。热电发电机(TEGs)纤维具有结构简单、机械柔性好和直接热电转换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保持稳定温度梯度和可扩展制造等挑战。辐射调节技术可用于提高热电织物的温度差(ΔT),实现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构建工具,用于在人体细胞中构建自定义的感知和响应电路。这一进展代表着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可能会彻底改变自身 免疫 疾病和癌症等复杂疾病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5年1月3日的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了罕见的生殖系结构变异是儿童非血液相关癌症的风险因素,包括各种器官的肿瘤。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结构变异都会导致儿童癌症,如 神经母细胞瘤 、尤文氏肉瘤和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大学徐冰君/常晓侠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