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科学研究的人工智能(AI for Science,以下简称 AI4S)正逐渐改变科学研究的模式,然而学科之间的 「 烟囱式」发展模式,既容易造成资源分散和重复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颠覆性成果涌现。同时,由于 AI4S ...
在近期的“2024科技风云榜”年度盛典上,创新工场执行董事任博冰发布了对未来科技领域的重要展望,尤其是关于人工智能(AI)在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他强调,AI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特别是在2026至2027年间,AI与科学的结合将会产生显著的投 ...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行业间的协同创新将越来越频繁。张林峰指出,通过AI平台,各类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能够实现知识、技术和资源的高效共享,从而形成强大的创新网络。这种大规模的协作不仅可以加速创新进程,还能激发出更多的跨学科灵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最近听过几个大佬的讲座,关于AI如何加速生物科学发展,里面不乏领域大牛、诺奖得主等。 大家的愿景虽不完全相同,但有点殊途同归的意味。大致来看,大佬们目前都是在AI和science的最前沿,试图整合各种资源。
深势科技创始人张林峰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是AI与科学深度融合的关键一年,从药物设计到材料研发,AI驱动的创新正在以指数级速度发展,极大缩短研发周期,推动产业效率提升。同时,技术突破和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已成为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
AI for Science是指人工智能(AI)赋能科学研究,目的是依托AI技术的进步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科学发展。AI对人类认知行为的技术性替代不断加强,从肢体感官上升到大脑,进而渗透到人类认知行为的不同环节。换言之,在认知和决策方面,人类把一部分功能或是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了AI系统。
2025年1月12日下午,科学公益机构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简称“智识学研社”,《知识分子》《赛先生》出品方)将举行年度科学盛事“2025新年科学演讲暨科学四十人圆桌”,主题为“AI for Science,AI for Good”,多家平台的视频号将从下午3点进行直播,欢迎预约观看。
展望未来,张林峰表示“AI for Science”的发展将向多模态智能以及大规模协同创新迈进。这一趋势将引发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全面变革,基础模型能力的提升将为更广泛的科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跨学科的合作也将成为新的行业常态。
从AI for Industry到AI for Science,华为云率先布局下一个前沿阵地 随着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被授予人工智能领域学者,AI for ...
在海南举行的2024年创原会年度技术峰会上,以“智能•进化”为主题,华为云再次展现其在AI for Science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创新。数百位行业领军者 ...
近日,由环球时报社、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以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联合揭晓了50项“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示范案例”。这一评选覆盖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和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每个热门领域均评选出5个科技突破案例,另有25个案例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新探索。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近日,由环球时报社、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以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共同揭晓的50大“新质生产力产业实践示范案例”,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还揭示了各行各业在创新探索中的卓越表现。